登录/注册 搜索

邓中夏:骨纵成灰 矢志不渝

发布时间:Jul 5, 2022 | 作者:


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中夏公园


image.png

中夏公园是中共宜章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同志诞辰100周年修建的。位于县城南京洞开发区,占地面积50亩,初步建成了公园广场,公园牌楼、陵园配房、陵园台阶、纪念广场等主要项目,公园牌楼古香古色;陵园台阶共139级,底部39级,寓意邓中夏同志享年39岁,10层100级台阶象征邓中夏同志诞辰100周年,邓中夏铜像巍然屹立在纪念广场中央,底座至铜像高9.4米,铜像身高3.9米,欧阳毅将军和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分别为“宜章烈士陵园”、“中夏公园”题了字。1994年10月5日在邓中夏诞晨100周年纪念日里,中央和省市党政主要领导以及中央的宜章藉老一辈革家曾志、彭儒等同志参加了邓中夏铜像揭幕式。


邓中夏故居

image.png

在宜章县五岭镇,有一个小村庄叫邓家湾,这里就是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导人、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组织者邓中夏的家乡。

在邓家湾村,循着一段青石阶向里,就到了邓中夏故居前。这是一栋湘南民居格调的青砖瓦房,故居大门正上方悬挂着“邓中夏故居”牌匾,进入大厅,就能看到关于邓中夏生平的图文介绍。

image.png

1994年,在纪念邓中夏诞辰百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进行揭牌,并瞻仰了故居。同时,在国家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由澳门社团捐资,还有不少单位、个人捐资,在邓家湾村建起一所"中夏希望小学",由曾志剪彩。1995年1月25日,省委宣传部公布"邓中夏故居"为湖南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省政府公布邓中夏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来这里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有外省的青少年学生到这里来开展夏令营活动;有干部、工人、战士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有党员、团员到这里来宣誓。

image.png

邓中夏故居陈列室的展柜中,陈列着《青年工人》《工人之路》等一批进步刊物,是邓中夏领导和参与工人运动的重要史料。

image.png

“五人团结是只虎,十人团结是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谁也搬不动”

1923年2月,他参加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并将这次职工运动由改善生活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新阶段。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后,为了推动全国反帝斗争的新发展,他和苏兆征一起组织发动了省港工人大罢工。罢工开始后,邓中夏组织成立了罢工委员会,起草了罢工委员会组织法,并陆续把参加罢工的各行各业25万工人有力组织在一起,大大加强了罢工的统一指挥,保证了对敌斗争的坚持和最后胜利。他还领导出版了《工人之路》作为罢工委员会机关报。省港大罢工一直坚持了16个月之久,创下了世界工人罢工史上的持续时间之最,这次罢工大大启发了工人觉悟,支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他组织的罢工将本来弱小的工人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工人阶级团结成泰山,谁也搬不走。

image.png

1930年7月,邓中夏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不久,中央任命他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后改为红三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与贺龙、周逸群一起领导湘鄂西的武装斗争。1932年调回上海坚持秘密斗争,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

image.png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工作时被捕,随即被叛徒供出身份。蒋介石闻讯后亲自过问,并令立即将邓中夏押往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监狱。在狱中,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他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刑场,邓中夏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9岁。

“邓中夏是宜章这块红色热土上涌现出的无数英雄儿女中的杰出代表,是宜章人民永远的骄傲。”宜章县委书记张润槐说。

“只给无所畏惧的男人”

image.png

这是邓中夏一家三口,在莫斯科团聚时拍下的全家福。在照片的背面,有一行工整的俄文,是邓中夏的妻子所写,意思是“只给无所畏惧的男人”。



图片


一审:徐萌  二审:程由正  终审:成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