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服务消费的进展及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发布时间:May 7, 2021 | 作者:
在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服务消费方面。近年来,宜章先后获得国家红色旅游先进单位、中国温泉之乡、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成功承办2019湖南国际文化旅游节、2020首届中国山岳旅游大会。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3处,3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16个。大莽山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总投资30亿元的莽山五指峰景区建成开园,打造了全程无障碍旅游的“莽山模式”。 黄莽公路、洞仰公路拉通莽山东门和西门,莽山景区创5A工作全面启动,计划启动项目92个,估算投资4.21亿元;瑶溪谷、花溪里、莽山水生态综合利用等项目先后落地,大莽山100亿投资旅游经济圈初步形成。上席民宿、东源民宿、梵墅民宿成为全市民宿标杆。莽山旅游度假区荣获省级旅游度假区,莽山五指峰景区分别被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授予“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景区”“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旅游景区”,“大美莽山.醉美瑶乡”品牌初步形成。文体事业全面繁荣,改建成了独立的文化馆和图书馆,纪念馆完成提质改造工程,新建社会足球场6片,新增体育健身设施300余套。原创小品《竹乡情》荣获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金奖,全新打造了“市民大舞台”“莽山瑶族风情晚会”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成功承办“巅峰湖南”六大名山登山赛、湖南省青少年拳击赛、武术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理论快板宣讲队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推出原创音乐MV《我在莽山等你》《莽山红》等,成功举办2020“莽山红”中国莽山森林交响音乐会。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对自身文化内涵(如:莽山烙铁头蛇文化、莽山瑶族文化)的比较优势认识不足,挖掘深度和广度还有较大差距,以致文化旅游结合的内容缺乏新意。二是融入领域不够广泛。大莽山旅游长期停留于原始粗放状态,没有融入演艺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时尚文化,造成旅游活动单调乏味。三是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文旅企业在规模、资源整合能力和全国影响力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四是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软、硬件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市民和游客文化和旅游需求。建议:一是打造核心景区,放大品牌效应。持续推进莽山五指峰无障碍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设备设施,继续擦亮莽山无障碍旅游这一国际名片,大力推进莽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二是加强新业态培育,丰富融合产品。立足大莽山实际,推动森林康养、温泉度假、亲子研学、休闲观光、乡村民宿等融合新业态发展。发展演艺+旅游、康养+旅游、健身+旅游,逐步扭转目前“留不住、待不下”现象。三是坚持市场运作,彰显“龙头”带动。坚持市场导向,全力发挥“无形之手”神奇伟大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为基础,冲破地域行业等制约,培育若干强大企业主体,依托“龙头”强力示范带动。四是加强设施配套,夯实融合基础。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大力推进文化与景区景点的深度结合,实现旅游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快莽山瑶族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莽山瑶族生态休闲文化游。通过招商引资,面向全国引进文化旅游战略投资者,高起点规划建设莽山瑶族文化产业园工程项目。加强文化遗产精品传承,进一步挖掘、保护、包装和提升莽山瑶族盘王节等地域性文化,打造宜章文化品牌。